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一起读书 > 正文

《朗读者》第十期:味道

【来源:《朗读者》第十期:味道 | 发布日期:2017-06-06 】

味道是一种审美,是一种格调,是一种气质,将味蕾嫁接上思想,味道就会变得丰富多彩,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种味道,窗含西岭千秋雪也别有风味,踏雪寻梅是一种味道,门泊东吴万里船也妙味横生。满目苍桑是一种味道,婀娜多姿也是一种味道。

不同的味道能勾兑出不同的人生,总有一种味道会让你流连忘返,让你心情蹁跹;也总有一些味道给予警示,让我们避而远之,洗净它们,重获新生。

视频网址:https://v.qq.com/x/cover/ocko69zq25jz4kt.html?start=0

一、张小娴

张小娴创作的60本书,全都与爱情有关,她的作品被称为“爱情治愈文学”,许多读者习惯从她的文字中来寻找处理感情的方式。她的爱情味道是:叶散的时候,你明白欢聚。花谢的时候,你明白青春。 在节目中,她朗读了自己的作品《爱情的餐桌》,送给深爱的他:

爱情从餐桌开始,也在餐桌上消逝。

第一次约会,总是离不开餐桌。

也许是两个人一起吃的一顿晚饭,也许是一杯咖啡,也许是喧闹酒吧里的一杯鸡尾酒。

这样的第一次,我们总是努力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。

从此以后,我们在餐桌上共度无数时光。 当然并不是每一次都快乐。有时我们会吵嘴,然后鼓着气,一句话也不说。

我记得我在餐桌边流过不少眼泪。 但是,明天的明天,我们还是会一起吃饭,忘了流过的眼泪,忘了上一次为什么吵架。

直到一天,我们不再相爱了,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变成了最后晚餐。 要是我们无可避免要吃最后的晚餐,喝最后一瓶酒,我们会吃什么?又会在什么地方吃? 每个人总是一点一点地死去。

有人说,只要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活,便会快乐许多。 可是,当你爱着一个人的时候,根本就不可能把和他一起吃的每一顿饭都当成是最后晚餐。

我们总是希望永远没有最后晚餐。

要是可以,我要一直跟你吃到永远,看着我们彼此在餐桌上渐渐凋零,眼睛老了,看不到账单上的小字,胃口小了,只能吃那么一点点,牙齿终于也掉光光了。

我爱的人终究会跟我一样,在餐桌边一点一点地老去。

到了那一天,我但愿我是首先倒下去的那一个。就像认识你以后我们一起吃的每顿饭那样,我喝不完的酒,这一天,你也替我干了吧。

二、胡忠英

胡忠英,一位从业50年的名厨。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,他担任餐饮文化组的组长,为全球几十位政要人物奉献了独具特色的宴席,展示中国味道的独特魅力。在节目中,他朗读了古龙的《吃胆与口福》,送给自己的师傅:

我从小就听人说“吃得是福”,长大后也常常在一些酒楼饭馆里看到这四个字,现在我真的长大了,才真的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。

吃得是福。能吃的人不但自己有了口福,别人看着他开怀大嚼,吃得痛快淋漓,也会觉得过瘾之至。

“会吃”无疑是种很大的学问,做菜是种艺术。从古人茹毛饮血进化到现在,有很多佳肴名菜都已经成为了艺术的结晶,一位像大千居士这样的艺术家,对于做一样菜的选料配料刀法火功的挑剔之严,当然是可以想像得到的。

菜肴之中,的确也有不少是要用最简单的做法才能保持它的原色与真味。所以白煮肉、白切鸡、生鱼片、满台飞的活虾,也依旧可以保存它们在吃客心目中的价值。

当代的名人中,有很精于饮馔的前辈都是我仰慕已久的,他们谈的吃,我非但见所未见,而且闻所未闻,只要一看到经由他们那些生动的文字所介绍出来的吃,我就会觉得饥肠辘辘,食欲大振,半夜里都要到厨房里去找点残菜余肉来打打馋虫。

后生小子如我,在诸君子先辈面前,怎么敢谈吃,怎么配谈?

我最多也不过能领略到一点吃的情趣而已。

在夜雨潇潇,夜半无人,和三五好友,提一瓶大家都喜欢喝的酒,找一个还没有打烊的小馆子,吃两样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的小菜,大家天南地北的一聊,就算是胡说八道,也没有人生气,然后大家扶醉而归,明天早上也许连自己说过什么话都忘了,但是那种酒后的豪情和快乐,却是永远忘不了的。

我总觉得,在所有做菜的作料中,情趣是最好的一种,而且不像别的作料一样,要把分量拿捏得恰到好处,因为这种作料总是越多越好的。

在有情趣的时候,和一些有情趣的人在一起,不管吃什么都好吃。

三、张艾嘉

岁月如歌,人生如酒。光阴逝去,每一个女人都难免感慨容颜逝去、青春不再。但张艾嘉却将生命中的每一段时间都酿成了醇厚的美酒,20岁的她轰轰烈烈,30岁回归家庭,40岁转型导演,50、60岁依然续写传奇。世人感慨于她的美丽与才华,她却始终“轻描淡写”。在节目中,她朗读了卡伦·布里克森《走出非洲》节选,送给每一位观众:

就这样,我成了最后一个意识到自己不得不离开庄园的人。当我回首在非洲的最后岁月,我依稀感到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都远远先于我感知到我的离别。那一座座山峦,那一片片森林,那一处处草原,那一道道河流,以及旷野里的风,都知道我们即将分手。当我开始与命运达成协议,当变卖庄园的谈判拉开序幕,大地的景观对我的态度也开始变了。在那之前,我一直是其中一部分:大地干旱,我就感到自己发烧;草原鲜花怒放,我就感到自己披上了新的盛装。而这会儿,大地从我这里分开,往后退着,以便我能看得更清晰、看到它的全貌。

山峦在下雨前的一周里,会作出同样的表示。在一个傍晚,你凝望着它们时,它们会突然剧烈运动,卸去一切遮盖,变得豁然开朗,无论造型还是色彩,都格外清晰,格外生动,仿佛它们决心将蕴含的一切都向你和盘托出,仿佛你能从你坐着的地方一直步行到绿油油的山坡上。你会想:如果一头野猪从空旷地冒了出来,我可以在它转动脑袋时,看见它的眼睛,看到它耳朵在动;如果一只小鸟停落在树杈上,我能听到它婉转歌唱。在三月,山峦间这种惜别的景象意味着雨水将至,而现在,对我却意味着分离。

我以前也曾在其他地方有过类似的经历。当即将离别之际,大地的一切向你袒露,但其中含义,我已淡忘了。我只是想,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可爱的国土,似乎仅仅凝视着它,就足以使你终生欢乐。光与影将大地交织,彩虹耸立于天际。

从站台向西南方遥望,我又见到了恩戈山。巍巍的山峰,像波涛起伏在平展展的大地环抱之中,一切都呈现出天蓝色。它们是那么遥远。四座峰巅显得那么渺茫,令人难以分辨。这景象与我从庄园里见到的迥然不一。迢迢旅途,犹如一只神手,将恩戈山的线条磨圆了,磨平了。

四、叶锦添

叶锦添是唯一获得奥斯卡“最佳美术设计”的华人,《卧虎藏龙》、《赤壁》、《大明宫词》、《橘子红了》等多部影视剧中的服饰造型均出自他手,收获赞誉无数。多年来,叶锦添的作品中将“东方”的元素发挥到极致,对他来说,“东方美”等同于“根”的追寻。真正的“东方美”,足以让全球华人骄傲,他希望更多人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东方的韵味。他在节目中朗读了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的葬花吟,送给像林黛玉一样纯真的人:

花谢花飞花满天,红消香断有谁怜?

游丝软系飘春榭,落絮轻沾扑绣帘。

闺中女儿惜春暮,愁绪满怀无释处。

手把花锄出绣闺,忍踏落花来复去。

柳丝榆荚自芳菲,不管桃飘与李飞;

桃李明年能再发,明年闺中知有谁?

花开易见落难寻,阶前闷杀葬花人,

独倚花锄泪暗洒,洒上空枝见血痕。

杜鹃无语正黄昏,荷锄归去掩重门;

青灯照壁人初睡,冷雨敲窗被未温。

愿奴胁下生双翼,随花飞到天尽头。

天尽头,何处有香丘?

未若锦囊收艳骨,一抔净土掩风流。

质本洁来还洁去,强于污淖陷渠沟。

尔今死去侬收葬,未卜侬身何日丧?

侬今葬花人笑痴,他年葬侬知是谁?

试看春残花渐落,便是红颜老死时;

一朝春尽红颜老,花落人亡两不知!

花谢花飞花满天,红消香断有谁怜?

游丝软系飘春榭,落絮轻沾扑绣帘。

闺中女儿惜春暮,愁绪满怀无释处。

手把花锄出绣闺,忍踏落花来复去。

柳丝榆荚自芳菲,不管桃飘与李飞;

桃李明年能再发,明年闺中知有谁?

花开易见落难寻,阶前闷杀葬花人,

独倚花锄泪暗洒,洒上空枝见血痕。

杜鹃无语正黄昏,荷锄归去掩重门;

青灯照壁人初睡,冷雨敲窗被未温。

愿奴胁下生双翼,随花飞到天尽头。

天尽头,何处有香丘?

未若锦囊收艳骨,一抔净土掩风流。

质本洁来还洁去,强于污淖陷渠沟。

尔今死去侬收葬,未卜侬身何日丧?

侬今葬花人笑痴,他年葬侬知是谁?

试看春残花渐落,便是红颜老死时;

一朝春尽红颜老,花落人亡两不知!

五、吴纯

吴纯是目前中国唯一获得国际三博士学位的青年钢琴家,童年却没有一架属于自己的钢琴。他获得过18项国际大奖,少年时却和单亲、下岗的母亲,饱尝贫苦、分离之痛。他用钢琴的黑白键,给自己的人生弹奏出了辉煌的乐章,但只有他知道,这段乐章的开篇,是满满的苦。吴纯的人生是他和母亲的苦难浇灌出的花朵,不过苦涩与甜蜜总是相依相伴,品尝人生之极苦才能让成功时的甜更加诱人。他在节目中朗读了罗曼•罗兰《贝多芬传》,送给自己和妈妈及艰苦的岁月:

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。——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。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。但在静止的空气中,已经有隐隐的威胁。然后,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,悲壮的雷吼,充满着声响的、可怖的静默,一阵复一阵的狂风,《英雄交响乐》与《第五交乐》。然而白日底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。欢乐依然是欢乐,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。但自一八一〇年后,心灵底均衡丧失了。日光变得异样。即是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质。黄昏将临,雷雨也随着酝酿。然后是沉重的云,饱蓄着闪电,给黑夜染成乌黑,挟带着大风雨,那是《第九交响乐》底开始。——突然,当风狂雨骤之际,黑暗裂了缝,夜在天空给赶走,由于意志之力,白日底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。

一个不幸的人,贫穷,残废,孤独,由痛苦造成的人,世界不给他欢乐,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!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,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,——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,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:“用痛苦换来的欢乐。”

六、叶嘉莹

93岁高龄的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。叶嘉莹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:仙儿。她致力于古典诗词的教学,获得了使古典诗词于当代“再生”的赞誉。她一生为学,诲人不倦度人无数。她才情纵横,却命运多舛,用诗词里汲取力量,度过忧患,获得治愈。这位老先生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:“甘为夸父死,敢笑鲁阳痴”,来表达她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心意。她不计高龄,往来奔走,为的是不让这传沿千年的中国味道所期无人。孩子们在节目中为她朗读了古代诗歌,送给她:

春晓

「唐」孟浩然

春眠不觉晓,

处处闻啼鸟。

夜来风雨声,

花落知多少。

静夜思

「唐」李白

床前明月光,

疑是地上霜。

举头望明月,

低头思故乡。

绝句

「唐」杜甫

迟日江山丽,

春风花草香。

泥融飞燕子,

沙暖睡鸳鸯。

出塞

「唐」王昌龄

秦时明月汉时关,

万里长征人未还。

但使龙城飞将在,

不教胡马度阴山。

咏莲

叶嘉莹

植本出蓬瀛,

淤泥不染清。

如来原是幻,

何以渡苍生。